文明风尚 - 文明风尚 - 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

今天是:2024年05月17日 周五 欢迎光临本站!

文明风尚

文明风尚

文明 从“全民节约”开始

发布日期:2016-10-20 浏览次数:317

    近日,中宣部办公厅、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通报表扬了100个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先进单位和100个先进个人。他们来自社会不同领域,有的坚持科学规划设计理念,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;有的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自觉节粮节水节电,有效避免和减少浪费;有的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推广节约术和节约产品,传授节俭技巧和节俭方法。通过通报表彰,在全社会倡导了全民节约、节俭养德的良好风气。 

    勤俭节约,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,是我们的传家宝,但在物质条件不断改善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今社会,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。有的地方热衷“面子”工程,搞城市建设大手大脚、贪大求洋;有的单位长明灯、长流水,铺张浪费十分严重。在我们身边,餐桌上的铺张、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;“人情消费”日渐泛滥,结婚、生子、开业、上学等各种宴请价格逐年上涨,份子钱越随越多,上班族被逼成“月光族”,直呼“伤不起”;花千万嫁女娶媳,花百万建豪华墓地时有发生,奢华场面一浪高过一浪;也有些年轻人打肿脸充胖子,卖血卖肾买“苹果”买Ipaid,比富炫富斗富成了“时尚潮流”,大有愈演愈烈之势。“奢靡之风”“浪费之风”的背后,是价值观、道德观的偏离,是虚荣心、“面子”思想在作祟。 

    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从群众深恶痛疾的“四风”抓起,党风政风为之一新。李大钊曾经讲,“衣食享用过度、亲友应酬过度、物质消耗过度、精神劳役过度,既成社会之弊,又会滋生罪恶。”比尔•盖茨也讲,“花钱如炒菜一样,要恰到好处。盐少了,菜会淡而无味,盐多了,则苦咸难咽。”节约是文明的底色。对个人来说,节约不仅是个人私德,一种健康的消费模式和文明的生活方式。同时,浪费行为的“溢出效应”侵蚀了社会资源,关乎公共利益,更是一种社会公德,是每一位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素养;对社会来说,资源是社会公共的,不是个人私有的,有些人认为花自己的钱浪费是自己的事,但浪费的社会资源这笔帐又去跟谁算呢?经济学家说过,“奢侈是公众的大敌,节俭是社会的恩人。”在当下环境污染严重、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,要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构建人与社会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,就要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,这是一个民族基本的现代文明素养;对国家来说,“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”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重要构成,文明的复兴也是民族复兴的目标指向和本质要求,勤俭节约,是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内容,更是当今国家发展、社会进步的精神需求和实际需要,尤其是在我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完全改变、资源约束趋紧的大背景下,节俭节约对生产方式、发展模式的优化升级,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尤为重要。试想,一个奢靡成风、浪费盛行的国家,怎么能构建起真正的富强,怎么能孕育出真正的现代文明呢? 

    现代文明,不仅是物质层面文化共建、共有、共享的过程,更是精神层面能赋予社会发展以新的价值,反映时代发展新要求的文明理念、制度机制和良好的行为习惯,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现代文明本身就包含着“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”“静以修身、俭以养德”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,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”等中华传统文明,包含着珍惜资源、珍爱环境的生活态度,包含着以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为荣、以骄奢淫逸、铺张浪费为耻的精神境界。唯有在个人、家庭、单位、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坚决抵制铺张浪费、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,让崇尚节约、厉行节约、勤劳节俭蔚然成风,才能养成“克勤于邦、克俭于家”的国风、民风、家风,使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成为迈向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撑。 

  “成由勤俭败由奢”,任何时候,富裕都不是浪费的通行证。把节约视为“落后”抠门小气,把奢侈视为“时尚”气派有面子,表现在行为上,就是铺张浪费,讲排场、比阔气,炫富斗富。长此以往,势必败坏社会风气,腐蚀民族精神,还谈什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,谈什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又怎能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呢?从这个角度来说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不妨从全民节约开始。(王丽波)(转自中国文明网)